类的定义和使用
在Python中,类表示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。在Python中,类表示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。在使用类时,需要先定义类,然后再创建类的实例,通过类的实例就可以访问类中的属性和方法了。
1、定义类
在Python中,类的定义使用class关键字来实现,语法如下:
class ClassName: '''类的帮助信息''' statement
参数说明:
ClassName :用于指定类名,一般使用大写字母开头,如果类名中包括两个单词,第二个单词的首字母也大写,这种命名方法世称为“驼峰式命名法”,这是惯例。当然,也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命名,但是一般推荐按照惯例来命名。
"类的帮助信息":用于指定类的文档字符串,定义该字符串后,在创建类的对象时,输入类名和左侧的括号“(”后,将显示该信息。
statement :类体,主要由类变量(或类成员)、方法和属性等定义语句组成。如果在定义类时,没想好类的具体功能,也可以在类体中直接使用 pass 语句代替。
例如,下面以班级为例声明一个类,代码如下:
class Aclass: '''班级类''' pass
2、创建类的实例
定义完类后,并不会真正创建一个实例,class 语句本身并不创建该类的任何实例。所以在类定义完成以后,可以创建类的实例,即实例化该类的对象。创建类的实例的语法如下:
ClassName (parameterlist)
其中,ClassName 是必选参数,用于指定具体的类:parameterlist 是可选参数,当创建一个类时,没有创建_ _init_ _()方法,或者_ _init_ _()方法只有一个self参数时,parameterlist 可以省略。
例如,创建Aclass类的实例,可以使用下面的代码:
myclass = Aclass() print (myclass)
3、创建_ _init_ _()方法
在创建类后,可以手动创建一个_ _init_ _()方法。该方法是一个特殊的方法,类似其他语言中的构造方法。每当创建一个类的新实例时,Python都会自动执行它。_ _init_ _()方法必须包含一个self参数,并且必须是第一个参数。self参数是一个指向实例本身的引用,用于访问类中的属性和方法。在方法调用时会自动传递实际参数self,因此当_ _init_ _()方法只有一个参数时,在创建类的实例时,就不需要指定实际参数了。
在_ _init_ _()方法的名称中,开头和结尾处是两个下划线(中问没有空格),这是一种约定旨在区分Python默认方法和普通方法。
class Myclass: "班级类" def __init__(self): # 构造方法 print("hello world") mycl = Myclass() # 创建实例 # 输出 hello world
从上面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,在创建类的实例时,虽然没有为_ _init_ _()方法指定参数,但是该方法会自动执行。
_ _init_ _()方法必须包含一个self参数,如果留空会报错,如下代码所示:
本文未完全显示,开通会员查看全文......